看不懂未来10年中国国际化教育趋势,就先别忙确定这条道路
从去年开始,国际化教育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那些终于下定决心,要最终送孩子出国读大学的家长,突然变得更迷惑了:
国内的政策在变化,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在变化,
国外藤校/名校的录取标准在变化,
从申请结果上看,各种类型高中的优势对比也在变化……
家长到底该怎么选?大多数咨询机构还在做定势分解,还在跟你讨论标化考试如何准备、活动如何筹划……
这些始终是重要的,但是——
对每个不同的家庭和孩子来说,变化来了,适合我的应对策略在哪里?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式分析只适于执行阶段,当我们开始选择,实际上需要跳出细节,从更高远的地方看今天国际化教育的局面,以及趋势。
而今天分享嘉宾王敬,正是非常有资格来聊聊这个话题的人。
王敬,曾就职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达12年,2006年起受邀参加美国考察访问并与各大学的录取委员会进行圆桌会议,期间,访校、参加国际会议、对接政府、对接奖学金项目……极大地丰富了王敬对美国教育的认知;2014年,王敬出任美世教育集团CEO兼总裁,美世教育的业务包括“学校申请、背景提升、教育培训和合作办学”等。
这些经历,让王敬对于国际化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独到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
(一)在哪里完成国际化教育?首先的一个大前提是中国父母,特别是一线城市的80后父母对于国际化教育的热情是不可逆的。因此,国际教育的总体一定是会蓬勃发展的。
那么在这个大趋势下,具体的哪个市场、哪个部分会更好呢?这其实也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2015年,美世找了一家比较大的第三方调研公司,做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调研,看看未来中国教育的趋势在哪里:
1看基础教育:在本国完成国际化教育首先,我们对比了一下亚洲教育比较领先的国家,以日本、韩国为例,现在已经很少有家长会特意送孩子出国读中学了,基本都会在本国完成基础教育。
主要原因就是本国的国际化课程已经非常成熟了,比如在日本,IB课程即将成为他们的国家课程。
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在内的亚洲国家与地区低龄化赴美读书潮的黄金时期都是10年。当然,由于中国的市场更大、地区差异化也非常大,加之经济的稳定发展,低龄留学潮时间也会更久,可能会有15-20年,但是日韩的趋势是值得借鉴的。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也一定会是这样的。
其次,从教育部提出的政策信息来看,我国教育是鼓励民办教育的。
因此,未来的10年,我国国际化的融合式课程学校的竞争力很可能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最后,中国大学的自主招生、大学课程体系也在逐步国际化。
综合国外经验与国内政策,对于未来国内的国际化教育,我们是非常看好的,国际化教育的需求热度不会消退,只是选择在中国还是国外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是趋势,但对于部分有更高申请要求的家庭,读美高还是有其价值的。
从大学申请来说,美本招生官招国际学生和招美国学生说到底还是有区别的。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学生数量太多,可能有30个招生官负责美国本土,但负责大中华区国际学生的招生官可能只有1个。
有人会问,那我把孩子送去读美高是不是就容易了?其实说到底,就是美国大学如何鉴定国际学生的问题,每个学校的定义不一样,大概有3种情况。
在中国接受教育的中国籍学生
这个最简单,肯定是国际生;
完整接受美高教育的中国籍学生
很多美国大学是不会把这一批完整接受4年美高教育的学生作为国际生来看待的,这些学校按照学籍来衡量是否是国际生。例如:MIT就明确说,如果学生4年在美高就读,就不属于国际学生。
在中国接受教育的美国籍学生
有的家长会说,那我给孩子办个身份是不是万事大吉啦?其实也未必。例如:美国大多数的女子学院会判定这样的学生是国际生,因为他们没有系统的接受美国教育。
实际情况远比这三种来的复杂,比如还有去加拿大、澳洲等国读高中的中国孩子,比如在中国的美国学校接受教育的外籍孩子……我们的孩子到底会被分到哪个招生池子,还得看美国不同大学的招生政策。
从升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读美高的优势肯定是有的。但同时也要考虑教育的本质、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培养等等,现在就读美高的中国孩子出现极端事件也是不少的。
▲影响中国留学生选择的因素所占比例(图片来自网络,数据仅供参考)
3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模式将越来越多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上,我们一方面认为在美国读本科是刚需;另一方面,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可能会越来越多;
在国内,我认为像宁波诺丁汉、上海纽约大学这样的学校会越来越多。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这是教育部最鼓励的,把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到国内,来帮助国内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其次是中国大学与国外名校合作项目:类似于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引进密西根大学体系的人才培养项目和课程体系,中外教师联合双语教学,学分互认。
再接下去是有些学校在推的“2+2”项目;目的是把中国高校的孩子送出去,从现状来看,还很少有中国名校在做这件事情。
中国高校国际化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对于国际教育的基本准则,引进国外第一流的教育资源、第一流的师资、第一流的办学理念。
那么将来,这些在中国的国际合作办学的大学的招生是否会倾向于双语学校的孩子?
我觉得短期还看不到,因为这会存在教育公平的问题,毕竟中国上双语学校的孩子还是少数。
以上海纽约大学的招生申请为例,我们发现上海纽大的申请流程其实和申请美国大学是一样的,包括使用的申请系统,申请所需准备的资料、学校面试等,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必须走高考体系,必须有一个好的高考分数。不管是国际大学还是普通大学,高考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顶多是考试方式变得灵活一些。
▲上海纽约大学由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建设,是第一所中美合作成立的国际化大学,也是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中第三所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门户校园。
(二)公办名校VS民办双语从目前的大学申请结果来看,申请美国学校比较好的还是公办名校。但是未来这个趋势会延续下去吗?
1看现在:为什么公办名校目前看申请结果更好?其一,现在美国招收中国学生非常谨慎,尤其好学校;
近年来中国学生成绩单造假事件频发,这也加重了美国大学招生官的谨慎作风,即“假如我今年招了上海某校学生的表现非常好,那我明年可能会考虑在这个学校招更多”。有一个名校招生官曾和我说“至少北京四中的成绩单我敢确信是真的,那我就多招一些”。
而与公办名校经过多年的积累相比较,民办双语学校也就是近年才兴起的,口碑方面尚需时间建立。
其二,还是生源。
以北京经验来看,目前公办名校还是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校有好学生入口,所以出口肯定也不错,这并不奇怪。
2看未来:“民办娃”如何同公办体系的牛娃儿竞争?从上述情况来看,可能不少人会有这么一个刻板印象:从小接受国际教育的孩子在学业上没有竞争力?
其实,在公办体系里面,从小到大说的“学业”其实就是一件事——“我越来越会考试。”公办体系出来的中国孩子最不怕考试,不管是美国考试还是中国考试,总能搞得定。
但美国招生官,更多还是基于人的角度去评估这个学生到底怎么样。比如说,现在中国学生来自于不同体系,他真的会相对比较去看——优秀学生在哪里?
所以实际上还是要看最顶尖或者优秀的学生流向是在哪里,那么国外的顶尖学校就想去相对应的学校招人。如果说中国最优秀的家庭,父母跟孩子都愿意选择民办双语学校,美国大学不可能不转向这边,只不过这个过程会比较慢,但是在上海,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
▲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不同国家所占比例(图片来自网络,数据仅供参考)
3国际化教育的优势:孩子或许会保留更多的学习兴趣再换个角度看,一个公立学校出来的学生,和一个相对国际化的体系出来的学生,同样都上了美国名校,从他们的未来发展来讲,也很难做判断。
其中一个问题是现在这种刷题的机制,会比较毁孩子的学习兴趣。美国社会为什么总能做创新的一个根本原因,我觉得跟它不太压迫孩子,而是不断去开发、激励孩子有很大关系。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中国孩子,即使读了名校,还是特别不自信,我觉得和国内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系的,家长逼得太狠了,管教过多了。
说到美国的创造力,其背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教育对于知识面与思维能力的训练,两者并重,而且融合得比较好,中国教育可能更多的还是知识面上的。这也是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民办国际化教育学校非常重视的一点。
4民办要想超越公办,应多关注升学系统回到大家都关心的升学问题,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升学系统是美本申请结果的重要保障。目前,公立学校的重心放在高考,私立学校还忙于在国内能招到好学生,很少有学校用心做升学系统。学校不重视和美国大学基本的沟通拜访,获得一手招生信息,也不懂得去销售你的学生,但这些工作对于升学来讲非常重要。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我前些年去美国开会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所英文名叫 YK Pao的学校,基本上我参会的时候都能看到它,后来我才知道这所学校就是包玉刚。
包玉刚学校在升学体系上,确实投入了时间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与招生官一对一沟通、积极参与到国外教育论坛的讨论中等等,这些让包玉刚在国外的口碑很好。从今年提前录取的结果来看,包玉刚也是在上海民办学校里面处于领先位置。
许多中国家长的问题也出在这里,只关心“进口”却不关心“出口”。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分考的高,就能上美国名校,但实际上美国的升学体系不完全是这样的。学校和家长的战略性失误,其实最后耽误的还是孩子。
▲教育部出台多项重大民办教育扶持政策
有关爬藤一些“潜规则”
美国招生官其实没有那么绝对,他们会从更多维度来定位什么样的孩子更适合学校。
而关于“牛娃”和“普娃”的分类,我觉得这还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太二分法了。
先举个例子吧,2015年被哈佛大学录取的某娃,光我知道的,家里至少找了3家公司帮他做申请,那他是不是大家定义上的“牛娃”呢?还有前段日子被媒体报道的“因狂爱吃方便面而被罗切斯特大学录取”的孩子,也许在许多家长看来可能是个“普娃”。
特别清楚美本升学这条路的家长,毕竟还是极少数。那大多数家长实际上需要的,就是一个比他们更专业,能帮孩子做系统申请辅导且家长能全程跟进的顾问。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会不断刷新他对孩子的判断,发现并没有“牛娃”与“普娃”那么简单。
2什么样的学生有藤校气质?拿我的经验来说,我不能说能百分百判断出孩子是否能上名校,但是,我会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典型的、某名校会喜欢的学生。
去年,我和前哈佛招生官Sally女士在上海见了一个学生。Sally担任哈佛大学大中华区招生官长达21年,对中国学生非常熟悉。她和孩子聊完之后,当时还表现的很淡定,然后跟家长孩子聊完,出门就激动的跟我说“这孩子是个天才,绝对是要进藤校的!”。
那到底上藤校的孩子有什么特质呢?建议大家可以将最近两三年上海被哈佛大学录取的中国籍学生案例对比一下,应该就能看的比较明白。
哈佛大学招生官也会对上一年录取的学生做案例分析,我每年也还会去跟他们开会,比如哈佛去年招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会先让大家模拟投票,假设你是招生官,你会录取谁。最后答案揭秘,他会告诉我们哪个录取了,什么原因录取?这个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社区)?学业情况怎么样?有哪些特点?他会个案分析,全面的看这个学生。
是不是哈佛都要挑选家庭富裕的孩子呢?富人能够会去请独立的招生顾问,调动资源会更多。就是但是哈佛也说“我们每年会花大量的精力去找那些很优秀的穷孩子”。他们会全面看家庭对于学生的“输入”与“输出”,他看重的是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最后达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而可能富裕的家庭更容易达到某个结果。另外,当然不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来自政要家庭或律师家庭,希望能够看到来自不一样的家庭与背景的学生。
甚至招生官还会考虑到,今年录取的同类型学生是否饱和了,不可能今年招进来的全部都是数学天才。美国是一个非常讲“多元化”的国家,招生官希望学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有的时候确实会有运气的成分。我经常开玩笑说“斯坦福的游泳队刚好今年缺人,刚好你游泳很厉害,你就被录取了”。
美世教育简介:美世教育2002年创建于中国北京,是由教育部官方认证的留学咨询与出国培训服务机构。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天津、郑州、武汉、长沙、杭州、成都、昆明、济南等16个城市以及美国特拉华、洛杉矶等城市设立分公司,致力为国内外学子提供专业的国际教育服务。2017年,美时教育投资基金成立,聚焦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
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教育平台
聚焦国际化教育和学习力研究
点击菜单栏,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专栏文章;
或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 | 学习力 | 在美国 | 他山石 |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